自保,才能保证不受外敌侵犯。
先前攻打凉州前,弘农董遇就给边柳讲过宗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地方势力,和平年间是让朝廷头疼的存在,因为他们会集体抗税,抗法。但在这个时候,白波贼和匈奴肆虐的河东,他们结在一起,修建坞堡,却保证了地方的安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来侵略。
王凌提及,此时不止是河东,包括并州的雁门,西河、太原、上郡、上党等地方,都存在大量的坞堡。
坞堡之事,古来有之,比如名将马援就是以“起坞侯”而闻名的。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曾下令各地拆除坞堡,因为坞堡相当于小型城池,地方豪强若以之为屏障,很容易与朝廷形成对峙。
《三国志》中记载,许褚带领族人修建坞堡,抵抗住了葛陂贼寇超过一万人的进攻。还有李典的族人修建坞堡,在兖州之战中,甚至一段时间内抵抗住了吕布的进攻。
要保证皇权至高无上,那就必须让天子处在最安全的地方,所以皇城有内城外城,城墙高不可攀。而除了皇帝以外的人,则必须时刻处在军队的威胁之下,如帝都附近的郡县,基本没有高深的城墙与护城河,而对于普通百姓,显然也不会允许有坞堡存在。
边柳充分考虑了长远和现实,在给予王凌的交代中,表示,可以允许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坞堡的存在。
在河东郡内白波贼匈奴等势力被彻底解决前,准许宗族盘踞的地方有一定自治权,包括税收,执法等方法,但必须先与大帅府制定协议。
等到战争彻底解决之后,需要陆续拆除坞堡,配合朝廷进行人口土地普查。当然,这最后一点是边柳对王凌说的,他在此时去往河东时,可以不予提及。
除了河东的事情之外,边柳又向王凌询问了一番太原及附近郡县的贤人志士。
之前,边柳在嵩山之时,招揽的人才主要是颍川南阳,不过在边柳进入关中之后,这些人一部分还呆在嵩山,一部分在选择了离开,只有本就得到重用的,跟随大帅府进入了关中。
而在边柳拿下凉州之后,凉州人士迅速占据了大帅府三分之一的官吏,这还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当然,其实这里的凉州人士,也不全是凉州本地的,许多人也是拜官迁徙去的,只不过过了两三代就落地为安了。
所以在官员任职的“避让”原则中,这种祖籍和出生地不同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此时的边柳急需要一部分其他地方的人才来中和凉州人士的浓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