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倒想看看龙国还有多少武将,十五六岁就震惊天下的!”
平阳公主看到这些,不由的想起自己的弟弟。
“天策上将……”
拓跋珪对外征服独孤部、贺兰部、铁弗部等草原诸部,统一漠南;驱逐柔然、高车、契丹,饮马鄂尔浑河。
于参合陂之战和柏肆之战大败后燕,鲸吞关东数州。
又在柴壁之战大败后秦,遣长孙肥略地淮泗,攻抵彭城 ,使北魏成为当时国势最为强大的国家。
公元395年,拓跋珪在参合陂战役中大败后燕慕容宝,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396年,拓跋珪攻占后燕的幽州、并州等地。
公元397年,拓跋珪攻克后燕首都中山(今河北定州)。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正式称帝,改元“天兴”。
“字越少,事越大!”
“好像说在龙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习惯:打胜了,几笔带过。打输了,大书特书?”
“应该是……但是拓跋珪的战争艺术应该不错!”
在他的领导下,北魏逐步扩张领土,击败了多个对手,包括后燕和后秦,从而确立了在中国北方的霸主地位。
拓跋珪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成功统一了北方诸部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分土而治”的政策,将征服的地区分封给贵族和将领,以此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也注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拓跋珪还重视文化的发展,鼓励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对北魏乃至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设立三师、三公、四辅等官职,加强了皇权,并制定了《魏律》,使法律更加公正和严谨。
这些改革为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拓跋珪尊重汉族文化,提倡儒学,设立太学,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他还支持佛教发展,修建了云冈石窟等佛教建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拓跋珪的文化政策有助于推动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上,拓跋珪以其卓越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