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书里的文字活起来。
一起品读《典籍里的中国》。”
随着他话音落下,画面变为一部部书籍交错变换,背景是灯火通明的亭台楼阁,和谐大气磅礴的音乐,震撼人心。
接着,方才出现过的青年男子又坐在一张书桌前,拉亮了桌上的台灯,他仿佛在介绍故事背景一般地说:
“1900年,中国,敦煌,莫高窟。”
紧接着画面里又出现一位身穿道袍的道士,也在自述,说自己某天在窟中修炼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
他见山忽然裂开了,于是带着工人用锄头挖,发现一个藏经洞,内有藏书万卷。于是沉寂了近千年的典籍得以重新问世。
青年男子这时从书桌前站了起来,继续缓声道:“清朝末年,积贫积弱。敦煌藏经,命途多舛,流散世界各地。”
“啪!”嬴政已经不记得自己折断了多少支竹笔了,他现在觉得自己听到这个清朝就晦气。
刘彻也是一摔茶盏,冷笑道:“流散世界各地,这后世王朝理竟让那些蛮族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还致使这些典籍流落在外。真是一群废物。”
朱家父子则是想到这个清朝好像就是他们之后的朝代,觉得自己的大明被这么个东西取代了也挺丢脸的。
画面仍在继续,1910年,部分典籍被运到京城,几位青年正在感叹这些典籍里竟有上古典籍《尚书》,还是最早的传世文本。
好似儒生,但几人的衣服形制看得历朝历代上到君王下到百姓的人都在皱眉,后世清朝的儒生竟是这副打扮?
李世民表示来他长安的这么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小伙伴里,从来没见过这么丑的帽子。
各朝人们腹诽不提,青年男子继续讲述《尚书》的来历,相传《尚书》或为孔子晚年所整理编纂。
青年目光遥遥一望,时间来到春秋末年。
孔子学生在给学生授课:“《书》乃上古之书,上古史书,三千多篇。”
底下有学生抱怨“太多了”,“不易读”,“不易传”。
孔子笑着道:“三千多篇,编选百篇,更易得精髓。”
数年之后,当时尚是少年的学生如今也蓄了胡须,但仍然谦恭发问:“《书》百篇为何而选?”“《书》百篇何为精髓?”
夫子感叹着学生们问得好啊,他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