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别人崭露自己主战的意愿。可一遍遍,一首首,终究是孤剑自鸣,无人应和。
江南的柳絮,和梅雨时节连绵不绝的斜风细雨,让辛弃疾的闲愁更愁,为有独登高楼,凭栏北望。
于是辛弃疾在建康赏心亭写下了《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想家了,想济南城里的百泉分涌。他即将三十岁,再棱角分明的顽石,也要学着变得圆滑些。”
草莓奶糖:好难受啊。这种志向一点点被消磨的感觉,他是那么的渴望祖国统一,那么爱那个大宋。
九州一色的霜:在辛赞的描述里,他是不是也向往那个南北一统的大宋,虽然他从未见过,却仍旧为了它努力。
一颗苹果:完蛋,又想到诸葛丞相和姜伯约了,他们都是只从只言片语里就确认了自己一生的志向。
秋以为期:呜呜呜,杀我别用亮约刀。
刘禅觉得自己像条狗,在街上走着走着,就被人莫名其妙地踹了一脚,又是被阴阳怪气的一天呢。
虽然其实并没有人提到他。
辛弃疾看着天幕,在思考三十年倥偬而过,那那个平行世界的自己会否觉得一事无成呢。
这个世界真是了无意趣。
俞悦:“公元1170年,宋孝宗赵昚于延和殿召见辛弃疾。
两人奏对了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只是在这次诏对之后,辛弃疾被调进了南宋政府,做司农司主薄。
在这期间,辛弃疾向南宋宰相虞允文上书《九议》,再次细述自己的辛版收复计划,希望朝廷能听一下他的声音。
辛弃疾甚至向虞允文承诺,若是采纳自己的建议而不能制胜的话,他辛弃疾愿以死告罪天下。
可结果也很明晰,虞允文没有采纳辛弃疾的任何一条建议。
其实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辛弃疾的收复计划战略眼光何其毒辣。严守淮南,尤其是在安徽滁州建立军镇。
可南宋君臣都把滁州当成了宋金两国的缓冲带,属于金军随时到来的荒僻之地,缺乏安全保障,甚至都没人愿意到滁州做官。”
九州一色的霜:真的好可惜,我记得滁州祖上也是阔过的。
草莓奶糖:唉。
俞悦:“然而公元1172年春,辛弃疾被派往滁州担任知州。
这并不是南宋朝廷特地派辛弃疾去实行他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