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可是说起来容易。
如果闭眼不管不问,又怎么对得起俞悦视角里,那些顽强抵抗的黎明百姓呢,难道他们就该死吗,就该被放弃吗。
这一刻,本来在有些平行世界里,还因为臣民们仁慈得以苟活的赵构,无一例外都被做掉了。
普天同庆!
俞悦:“当年辛赞在亳州的谯县做县令时,辛弃疾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辛赞带着他拜师当地名重一时的儒士刘瞻。
刘瞻兴许是觉得‘弃疾’这个名字背负太重。于是给他取了个表字——坦夫,便是希望这个孩子未来的路走得平坦些。
坦夫这个名字伴随了辛弃疾近二十年的时间,直到他后来南渡归宋,又将字改为了‘幼安’。
这也意味着他将旧时的安定封存起来,直面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惨烈的人生,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九州一色的霜:幼安的由来,济南二安现在凑齐啦。
李清照和朱淑真在李清照的小院子里一人占据了一张躺椅,摇摇晃晃地听俞悦将辛弃疾。
朱淑真手里拿了把团扇,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给自己扇风,看到这里,她对李清照到:“这位辛幼安倒是个妙人。”
李清照同意朱淑真的看法,她从石桌上的盘子里随手捞了个水果,边吃边回:“只是他的一生大概又是意难平。”
朱淑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嘛,悦悦说了这么多人,又有哪个是一帆风顺的。”
李清照不再纠结:“倒也是。”
辛弃疾自己倒是无所谓,反正他已经饱经风霜了,只是俞悦如今让他又回忆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
想到已经逝去多年的祖父,辛弃疾面露怀念。
另一个时空身体还硬朗的辛赞,拉着小辛弃疾同样坐在院子里乘凉,他给小孙子一点点说兵法,授课业。
小辛弃疾一字一句听的认真。
俞悦:“学业之外,辛赞带着辛弃疾看了亳州三国时,曹操留下的地下运兵道。
后来辛赞升迁开封知府,又带着辛弃疾凭吊大宋皇宫,他给小孙子讲述了昔日东京的物阜民丰。
多年后,辛弃疾在回忆中写下当时的情形:
‘十里芬芳,一支金栗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当然除了经史子集,辛弃疾也是少年横槊,苦练武艺。
他祖上本就是秦人真将种,汉唐都出了将帅,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