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瑛微笑着端起茶盏来呷了一口,“朕选择相信安守忠!”
有历史上的邺城之战作为教训,李瑛决定明确安守忠的主将地位,而不是像李亨那样疑神疑鬼,对前线的将领捉襟掣肘。
“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马上拟诏!”
李泌弯腰领命,转身拟诏去了。
对北方做完了部署,剩下的就只有还在钱塘湾一带流窜的崔乾佑了,只要将之剿灭,大唐境内就可以回归太平盛世。
“嗯……掐指算算,已经离开长安三个月了,朕也该回去看看咯!”
天下大局已定,造船厂已经按部就班的展开工作,杨良瑶也带着航海司的船员扬帆入海,继续在南京待下去已经没有太重要的事情可做,李瑛决定择日班师回朝。
由于唐军收复了徐州、扬州,整个大运河已经全线贯通,李瑛决定走通济渠先到洛阳,再由洛阳返回长安。
李瑛去年改革区划的时候,由于江苏、山东两省还在叛军掌控之中,因此没有任命。
今年春天郭子仪彻底平定山东之后,李瑛委任李隆基时期的京兆尹萧炅出任山东布政使,唯独江苏布政使空缺。
经过斟酌之后,李瑛决定任命目前担任洛阳令的李道邃走马上任,执掌江苏省的行政大权,并把治所设置在扬州,与金陵府互不隶属。
韩休、萧炅、韩朝宗、李道邃等人都是李隆基手下的重臣,要么担任过宰相、要么担任过尚书或者九卿等重要职务。
李瑛恼怒他们没有反对武氏母子的统治,因此收复洛阳之后故意冷落他们这帮人,一股脑的全部留在洛阳担任四品以下的职位。
但随着唐军一步步收复山河,各地急需有经验、有资历、有政治能力的官员坐镇,所以李瑛开始逐步起用这些人。
首先在今年春天调萧炅去山东担任布政使,前几天又调韩休来到金陵担任府尹,他留下的洛阳府府尹的位置则由前吏部尚书韩朝宗接替,这次又把李道邃任命为江苏布政使。
由于江苏与山东接壤,境内一马平川,徐州还有一些叛军的残余势力,李瑛又任命夫蒙灵察为江苏兵马大都督,统辖扬州的两万人马移师徐州坐镇,以防零星的叛军死灰复燃。
做完了部署之后,李瑛带着申王李祎、兵部尚书李泌、中书侍郎令狐承、散骑常侍李白等人班师回朝,由监门卫大将军吕奉仙率领一万五千将士护驾,准备自金陵乘船走通济渠返回长安。
长江岸边桅帆林立,旌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