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良瑶之所以不选体型最大的楼船,目的是增加在海上的颠簸感,让船员适应远洋航行的困难。
这些船员虽然俱都熟悉水性,甚至其中一多半在长江或者各大湖泊以打渔为生,但在江河与在海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必须让船员一步步适应。
杨良瑶挑选的船员大多数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俱都肤色偏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太阳下工作的人,一个个精神饱满,眼神机敏。
“不错、不错,是朕心目中海员的样子,朕相信你们一定会在蔚蓝的海洋上有所建树!”
李瑛对杨良瑶组建的这支航海队伍非常满意,满面笑容的在船上发表讲话,勉励这些船员积累航海经验,争取将来为大唐建立一番丰功伟绩。
“愿为大唐效劳!”
三百名船员在两艘船上列队,用整齐响亮的呐喊声回应大唐皇帝的鼓励。
随后,李瑛带着随从下船,两艘船舶起锚离开船坞,顺着奔腾不息的长江向东而去。
数日之后,从山东传来重要情报。
史思明率部杀出琅琊山区,在青州境内击败了拦截的杜希望,一路杀到登州治下的掖县,从那里抢夺了安庆绪部署在海边的船只,渡过黄海去了新罗半岛。
“什么?”
李瑛看完情报之后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史思明竟然率部去朝鲜了?”
李瑛被这个消息震惊的一时无法回过神来,做梦都没想到穷途末路的史思明竟然选择了率部渡海,踏上了朝鲜半岛的土地。
郭子仪在奏折中写道,史思明在琅琊山区留下田承嗣率领三万人断后,自己率领八万主力从费县突围,并在新泰县境内击败了拦截的杜希望所部,随后急行军甩开了追兵。
就在唐军以为史思明要北上沧州会合安庆绪、李归仁的时候,没想到他却率部出现在了莱州治下的掖县海边。
安庆绪将从扬州撤退的四百多艘船只藏匿在了这里,意图利用蓬莱一带的优良海岸作为水师基地,没想到却便宜了史思明。
史思明直接把安庆绪留在海边的一万守军吞并,随后率部登船,分两批离开掖县,渡过黄海登陆了彼岸的新罗半岛。
当然,史思明手下的叛军也不是木偶,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随史思明流浪异国他乡。
在史思明赶往掖县的路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卒潜逃,八万人到了海边的时候只剩下六万人,逃跑率高达四分之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