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姚崇、宋璟的成就。”
李瑛笑道:“裴宽如果真能达到姚、宋二相的成就,朕就知足了,毕竟房、杜这样的贤相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在军事上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朕作为皇帝更想说句‘万吏易得,贤相更难求’。”
张九龄舔了舔嘴唇,继续道:“臣再来说说其他几位大臣。”
“张卿请直说,朕在洗耳恭听。”李瑛笑道。
张九龄道:“礼部尚书东方睿出自塞外边陲,祖上经商,善于钻营揣摩,其性格更近商贾,并无大才,不可为相。”
“朕也是这么看的!”
李瑛颔首赞同。
张九龄继续评论,甚至加快了语速,让李瑛觉得这位老臣有点像是回光返照。
“皇甫惟明志大才疏,想要做一代名将,又没有高超的军事能力。想要做宰相,也没有卓越的治国能力,委以尚书,已是陛下破格提拔!”
“韦坚此人倒是才能练达,但他锋芒毕露,又过于爱惜羽毛,总想让天下人夸赞他的丰功伟绩,本末倒置,成就未必大于名气。
此人倒是可以授予辅相之位,但考虑着其背后的京兆门阀,也就只能到此了,万万不可将之擢为首相,以免相权压过皇权。”
李瑛深以为然:“朕谨记爱卿的提醒。”
张九龄继续道:“至于王维、李白、崔颢等人,书生意气太重,缺少政治格局,不可大用。”
“嗯。”
李瑛点点头,挑眉问道,“那以张相之见,认为在裴宽之后,何人可以成为首辅?李泌可否?”
“咳咳……”
张九龄咳嗽一声,拿起手帕擦拭了下唇角,“老臣正想说说这个小孩。”
“此子今年不过二十岁出头,便在军事上有如此造诣,确实不负当年神童之名。”
“但臣以为李长源长于军事,短于内政,至少在三十岁之前不能委以宰相之职,磨练个十几年之后,陛下自行决断吧,老臣实在看不到那么长远……”
李瑛对于张九龄的眼光不得不佩服,以自己穿越者的角度来看,他对颜杲卿、裴宽、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对李泌也没有看错。
李泌在历史上的起点很高,七八岁的时候便获得李隆基召见,成为名动长安的神童。
李亨在继位称帝之后也对李泌加以重用,让他担任太子李豫的军师,授予青银光禄大夫的头衔,并担任兵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