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
不管我朝如何描写李隆基之死,再下去若干年,肯定会有史官站出来修正。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隆基逃离长安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下去百年乃至几百年之后,想必世上依然还会流传着李隆基逃离京城,满朝文武弄个替身冒充皇帝出殡的流言。
如此一来,后世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满朝文武?
李隆基为了一己之私,与武氏母子勾结,继续挑起内战,固然会被史书谴责。
但陛下与臣子为了打败李隆基,却找一个替身来冒充父亲,冒充前任皇帝,一样会被后人唾弃、不耻!
况且,皇帝出殡乃是国葬,陛下与皇后,以及诸位亲王、郡王、宗室王公、满朝文武大臣都需要披麻戴孝,隆重发丧,昭告天下。
如果躺在棺椁中的那个人并不是李隆基,而是一个哑巴替身,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岂不沦为后世之笑柄?
战场上固然兵不厌诈,但上升到了朝堂那就是政治博弈。
陛下不应该执着于眼前的得失,而应该步步为营,不让自己在大义上面有亏,如此必能战无不胜,让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听了颜杲卿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张九龄、萧嵩等老臣俱都额头见汗,面红耳赤,心中连叫惭愧。
皇帝还年轻,有时候做事难免激进,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大臣们的思维都跟着走,不能帮助君主规避错误,等着酿成大错的时候悔之晚矣!
从这一方面来说,颜杲卿这个宰相实至名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