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士兵用手榴弹炸毁倭寇的装甲车。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抵抗,东北军的抵抗逐渐被倭寇压制。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倭寇于 9 月 19 日凌晨 5 时 30 分左右占领了北大营。
占领北大营后,倭寇迅速向沈阳城发起全面进攻。倭寇兵分多路,向沈阳的各个城门、重要建筑、军事设施等目标发起攻击。倭寇的进攻非常迅速,很快就突破了沈阳城的防线。
- 在沈阳城内,一些警察、保安队和爱国群众进行了抵抗。他们用手枪、步枪等武器与日军进行战斗,有的还在街道上设置障碍物,阻止倭寇的前进。但是,由于倭寇兵力强大、武器装备精良,这些抵抗力量很快就被倭寇击败。
- 1931年9 月 19 日上午 6 时 30 分左右,倭寇完全占领了沈阳城。倭寇占领沈阳后,对沈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屠杀和破坏。许多商店、银行、工厂被洗劫一空,大量的平民百姓被杀害,沈阳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灾难之中。
关于张学良的“不抵抗”的原因,首先是蒋介石的命令影响, 蒋介石一直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将国内其他力量视为最大的敌人,而对倭寇的侵略采取消极态度。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就多次向张学良传达不抵抗的指示。1931 年 7 月,“万宝山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出电报,强调“发生全国排日运动时,恐被苏区政府利用,官民须协力,抑制排日运动,宜隐忍自重,以待时机”;中村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在 8 月 6 日致张学良的铣电中称“无论倭寇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9 月 12 日,蒋介石面谕张学良,称倭寇马上要动手,华夏力量不足,不能打,要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并严令东北军凡遇到倭寇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张学良作为当时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蒋介石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其次张学良可能认为倭寇的挑衅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冲突,不会引发全面的战争。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倭寇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而且倭寇国内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张学良认为倭寇不敢贸然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 张学良和蒋介石一样,对国际联盟抱有幻想,认为国际联盟会出面制止倭寇的侵略行为,所以选择不抵抗,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持克制,不与倭寇发生冲突,国际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