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文秀,陛下也要认为义子的。
因为俺们四兄弟同甘共苦,胜如亲生兄弟。
陛下若只认俺为义子,让俺如何在三个兄弟中自处?”
这李定国小小年纪,倒是不怯场,竟敢狮子大张口,让崇祯皇帝一口气认下四个干儿子,真的以为皇帝的干儿子是批发的吗。
不过李定国越是这样,崇祯皇帝越发是喜欢。
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忠臣,南明擎天一柱,就该十岁的时候就有着成年人都不曾有的魄力。
崇祯皇帝上手了,他摸着李定国的头,开玩笑地说。
“若是朕不答应你的要求呢?”
“陛下是君父,陛下不答应小子的要求,小子也是无话可说。”
李定国回答得挺干脆。
倒是让崇祯皇帝打愣了神,摇摇头才明白李定国的意思。
“好孩子,你说朕是君父,那朕这个君父就如你的愿。”
“小子谢过陛下恩典。小子向陛下保证,小子的三个兄弟,论起才能比小子高得多。”李定国此时的小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意。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得抬起头来,目光落在了孙可望、艾能奇和刘文秀的身上。
说实话,对于这种认干儿子认一送三的情况,崇祯皇帝心里并不太乐意。
毕竟,这三个人的才能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与李定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那个孙可望,出于精神洁癖的缘由,崇祯皇帝打心底里不太喜欢。
但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说得有道理。如果只认李定国为义子,而忽视其他三人,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不仅会失去这三位得力的将领,还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和反感。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禁感叹,自己只顾着自己的感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李定国一个人身上,却忽略了其他三人的感受。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捧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而且,李定国虽然年纪小,但他的见识和智慧已经超出了常人。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更懂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道理。这样的品质在如今这个时代是非常难得的。
而作为崇祯皇帝,更要明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道理。
旧时空历史上,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各有特色,完全可以做到紧密团结,互补互助,以西南一隅之地扛起南明的大旗,把满清重新打回关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