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如今,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手段强硬。
这不就是削藩吗?
建文永乐时期削藩,是因为朝廷害怕藩王手握重兵威胁皇权;
而如今崇祯皇帝削藩,则是由于藩王们过于富有,令朝廷感到不安,皇帝感到不平。
然而,这些事情与他们四个孩子又有何关系呢?
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他们四人还跟随义父张献忠在毛乌素沙漠中艰难生存,甚至还要与蒙古鞑子拼命,天天连个窝窝头菜饼子都吃不上的。
现在,他们了解到如此众多的宗亲秘事,是不是要主动回避一下?
相比之下,喜欢胡思乱想的孙可望显得有些多虑,而李定国等三人则更为单纯,更具军人气质。
当得知当今皇帝陛下、军事学院校长——他们的衣食父母召见时,他们便决定听从安排,不多加思考。
当然,这并不完全正确,年龄最小的刘文秀一直紧盯着他正前方茶几上的果盘和点心。
尽管现在已经能够吃饱,但刘文秀依然改不了随时随地都想着找点东西吃的毛病。
他才不会关心什么福王,瑞王什么的。
等崇祯皇帝发泄完心中的怨气后,他终于确定了明年(即崇祯二年)司礼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必须将天下半数以上的藩王及其全家老小迁至京城。
藩王在当地的王府资产、田地和店铺将统一交由大明皇家公司代管,并为每位藩王在大明皇家银行开设一个户头,定期将他们产业的收益打入账户。
这样一来,藩王们每人都会拥有一张存折,里面躺着世间绝大多数人需要仰望的一大串数字。
有了这些存折上的数字,他们可以自由地挥金如土。
可以整天在京城的八大胡同、东交米巷、鼓楼钟楼正阳门下遛鸟、驾犬,一家大小还可以去春游、看戏,生活真是惬意极了!
有抱负的藩王宗亲,也可以去海外投资船队和种植园,成为真正的藩王。
“自永乐以来都是天子守国门,宗亲藩王们跟在朕身后,由朕为他们遮风挡雨。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朕希望他们能与朕一同经历风雨,共同承担责任。”
崇祯皇帝用这句话对藩王进京定居以及资产评估代管做出了最终定论。
这件事确实好办,外廷那帮人肯定不会反对,毕竟地方上少了那些藩王,对当地的官民来说简直是大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