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始终是恪守礼节的“吴同学”或“你”。而吴灼,也始终恭敬地称他“先生”。两人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师生距离,所有的交流都严格围绕着摩斯密码本身,绝不逾越半分。
\n
然而,在这寂静的夜台,只有星光与“滴滴答答”的敲击声作伴,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氛围依旧悄然滋生。它是他示范时,两人指尖偶尔极近地悬于同一平面之上,几乎能感受到彼此体温辐射的距离;是她冥思苦想时,他虽不言不语,却并未真正离开,始终存在于她感知范围内的沉默陪伴;是某夜她不小心打翻了手电,他几乎瞬间出手,稳稳扶住的那份迅捷与稳定…这些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如同投入深湖的石子,虽未激起明显波澜,却在两人心湖深处,各自荡开了不同意味的涟漪。
\n
对吴灼而言,这夜夜的学习是她逃离家中压抑、沉浸于纯粹思维的一方净土。沉先生是位极好的老师,严谨、博学、耐心,她对他充满了感激与敬佩。偶尔,她也会隐约感到先生那平静外表下似乎隐藏着某种极深的情绪,但她从未深思,更不敢探寻。
\n
对沉墨舟而言,这夜夜的相见则是一场甜蜜与煎熬并存的修行。理性时刻提醒着他界限何在,情感却不由自主地为那灯下专注的侧影、那偶尔因领悟而绽放的光彩而牵动。他只能将所有的波澜死死摁住,将所有的心绪转化为更凝练、更晦涩的专业指导,仿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始终停留在“先生”的安全区域内。
\n
于是,天文台的夜晚,便在“嗒嗒-滴答”的规律声响中悄然流逝。一个教得不动声色,将万千心绪凝于指尖节奏;一个学得心无旁骛,在知识的海洋中贪婪汲取。他们共享着同一片星空,同一套密码语言,却仿佛行走在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上,各自守护着内心深处无人知晓的秘密与波澜。
\n
***
\n
北平的秋夜深邃,星河低垂。天文台内,仅有一盏昏黄壁灯与吴灼手电的光晕交织,勾勒出仪器冰冷的轮廓与两人沉静的剪影。
\n
“听译是根基,先于发报。”沉墨舟的声音低沉平稳,指尖在光滑的红木桌面无声虚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