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更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成全。
既护住了玉儿的未来,又安定了人心,维系了平衡。
帝王之智,情深之极,尽在其中。
紫鹃和晴雯望着黛玉清瘦的身影,心中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却终究不敢再吐出一句反对之词。
她们的唇微微颤动,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无声的凝望与低垂的眼帘。
彼此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悲悯与决然,只得在心底默默点头,应下这无法更改的安排。
黛玉听闻皇命已定,心头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暖意。
她轻抿朱唇,眸光微闪,暗自思忖:“天下之人,多不解我孤高性情,或嫌我多愁,或笑我执拗。唯有皇上,竟能洞悉我心深处的孤寂与向往,以如此体贴之策安顿我身,护我周全。”
她不禁在心底悄然赞叹:知我者,非皇上莫属也。
随后几日,紫鹃与晴雯强掩心头酸楚,日夜伴在黛玉左右,寸步不离。
她们笑语温言,仿佛只是寻常相伴,可那笑意背后,藏着多少欲言又止的牵挂与不舍。
夜里,紫鹃常独坐灯下,默默为黛玉制作新衣,针脚细密,一如她多年来的守护;晴雯则悄悄整理箱笼,将黛玉爱读的诗集、常用的香囊一一妥帖安放,生怕遗漏一丝一缕的旧日温情。
她们还随黛玉一同前往幽兰堂,玉绣坊。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映照在层层叠叠的行囊之上。
三人并肩而立,细细翻检每一件衣物、每一册书卷、每一方绣帕。
紫鹃轻抚一件月白色披风,低声说道:“这是姑娘去年秋日最爱穿的,挡风又轻软,奴婢又照做了几件。”
“紫鹃,不必再做了,这些足够了。”黛玉轻声细语地说道:“放心,本宫还会回来的。”
晴雯则捧起一方绣着兰草的香囊,眼眶微红:“这香料是奴婢按照娘娘的方子,亲手配的,一路带着,也能安神。”
黛玉静静听着,指尖掠过那些熟悉的物件,没有多言,只是轻轻点头,任那一份沉甸甸的情意,悄然沉淀在即将启程的行囊深处。
马上就要出发了,可黛玉依旧一副平静淡然地样子,晴雯忍不住问道:“娘娘,就要离开我们了,您还有什么要说的?”
“是啊,娘娘,此去路途遥远,还需要什么物品我们多准备些才好!”紫鹃也不解地说道。
黛玉抬眼望向窗外,轻轻启唇,从枕下取出一卷素笺,上绘半幅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