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对难民之事已有对策,于是缓缓起身,目光柔和却坚定地说道:“皇上,二位大人,臣妾以为,当务之急,首先是稳住民心。”
“民以食为天,百姓饥渴难耐之中,做了错事在所难免,朝廷对小偷小摸之事应宽容对待,改过则不予追究。”
“其次皇上下旨,昭告天下,各州县衙门尽最大可能救济灾民,并且号召各地富商,以及七品以上官员全部开设粥棚,救济灾民,朝廷也开仓放粮,并派使臣巡视灾区,安抚百姓。”
黛玉顿了顿,继续道:“最后,可临时征召难民中之青壮年者,编入工役,修筑堤坝、疏通河道,朝廷负责一日三餐,并且按天发放工钱,既可缓解流民之患,又可兴修水利,还可以减免徭役,利在千秋。”
皇上听后,目光微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欣慰:“皇后此言,可谓一举两得,既可安抚灾民,又可促进工事,实为良策。”
萧基业与皇上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出惊讶与敬服。
他们原以为皇后不过深居宫中,不谙政事,即使有些小聪明,也没有安邦定国的本事,没想到她竟有如此远见卓识,言辞之间竟透出分治国之才。
怪不得太上皇对皇后如此满意,终日赞不绝口。
皇上再次对太上皇的眼光深信不疑。
萧基业拱手躬身,语气诚恳地说道:“皇后高见,微臣佩服不已。此策若行,必能安定民心,稳固社稷。”
“不过,关键还是在于,朝廷有多少存粮。”林如海依旧眉头微皱,沉思着说道:“若要赈灾,粮食是第一要务;此外,国库的银子是否充盈,也关系到后续一系列的安排。”
“爹爹,粮食和银子大可不必担心。”一旁的黛玉神色从容,语气坚定地说道:“玉儿的幽兰堂近几年经营得当,盈利颇丰,账上积蓄颇多,足以支撑发放工钱给灾民,无需动用国库一分一毫;此外,玉绣坊的利润也可用来采购粮食,分批运往灾区,缓解燃眉之急。”
皇上听后,目光炯炯,脸上浮现出一抹欣喜与感动:“皇后不愧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竟能如此为民着想,朕心甚慰,好,就依皇后所言!”
“今日起,由林爱卿负责采购粮食,运往灾区,确保灾民衣食无忧;萧爱卿则负责修筑堤坝、疏通河道,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所需如有不足,由国库调拨补给。”
“臣遵旨!”萧基业与林如海大喜过望,齐声应道,语气中满是敬佩与信服。
他们对黛玉的提议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