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两银子为宝钗操办生日,实则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送客”的意图。
王夫人虽不便亲自驱逐亲戚,但她完全可以顺应老祖宗的意思,适当施压或安排体面的离开方式。
然而她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阻止贾母撮合宝玉与黛玉,竟主动配合薛姨妈宣扬“金玉良缘”,甚至通过宫中元春赐下与宝钗相同的节礼,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这段姻缘的误解。
其实,王夫人并非真心看好宝钗做儿媳,她对薛家母女更多是一种利用的心态,只是为了阻挠黛玉进入贾家。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狭隘自私,更暴露了她对家族未来缺乏长远规划。
王夫人在家族治理中的种种行为,堪称“弃职于不顾、误判于情理、放纵于亲族”。
她的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目光短浅,不仅未能维护贾家的利益,反而加速了这个百年望族的崩塌。
可以说,王夫人留薛家长住的决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投资,代价沉重,得不偿失。
然而她却傻乎乎地认为恶心的是老太太,麻烦的是政老爷,劳累的是凤丫头,害不到她和宝玉。
而她咋就这么笃定宝玉能娶到更好的,咋就横竖看不上林黛玉呢?
这背后,或许正是她内心深处那份根深蒂固的执念与偏见在作祟。
她焦虑、眼瞎,每逢大事必搞砸,几乎成了她在处理家族事务时的一种惯性模式。
她只由衷地在意一件事——母凭子贵。
在她眼中,一个女人的荣华富贵,并不来自丈夫的宠爱、婆婆的认可,也不靠女儿的出嫁或侄女的扶持,更不必仰仗贴身丫鬟或心腹嬷嬷的忠心,而是要寄托于儿子的前程之上。
因此,她唯独对儿子的事情非常上心,非常在意,甚至紧张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谁若与宝玉走得近了,她都会警铃大作,立刻生出戒备之心。
按说宝玉也不是读书的料,理应找个聪明媳妇儿,像王熙凤那样,上能与丈夫琴瑟和谐,下能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才好啊?
可王夫人偏偏不这么想。她坚信宝玉是读书的料,将来必定飞黄腾达,超过他爹甚至他舅,挣下一份丰厚家产让亲娘管,让亲娘风光得压过婆婆一头。
她的这份自信从何而来呢?
来自于周边人的吹捧与夸赞。
贾政的清客夸,北静王夸,贾雨村夸,元妃娘娘也夸——这些都是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物,他们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