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太上皇又做了哪些事情?事情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太上皇在处理完楚王谋反一事后不久便宣布退位,由当今陛下登基继位,之后便开始了迁徙诸侯王的大规模行动。
然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中,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重要环节。
太上皇在退位前曾亲自巡视东境,带回了广陵王刘胥,并将其软禁在宫中。
当时朝野上下甚至盛传太上皇有意处死广陵王,为当今陛下扫清障碍,平定潜在威胁。
直到陛下出面求情,提出迁徙诸侯王的折中方案,广陵王才幸免于难,保住性命。
在场的大臣们眉头紧锁,他们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什么,但还是无法将这些零散的片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正在众人冥思苦想之际,桑弘羊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再次响起:"太上皇是什么样的人?他一生杀伐决断,何时如此优柔寡断过?若真要除掉广陵王,何必大费周章地软禁,直接一杯毒酒送其上路不是更加干脆利落?"
"若真有杀心,哪里还会留给陛下求情的机会?又怎会有后来的迁徙诸侯王一事?"
"这一切,真的只是陛下对广陵王施以恩德的偶然之举吗?"
这一番话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击中了所有人的思想盲区!
众人眼中同时迸发出恍然大悟的光芒,如梦方醒,仿佛一块遮蔽视线的厚重帘幕突然被掀开!
桑弘羊的分析实在太有道理了!
太上皇的性格举世皆知,素来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情,绝不拖泥带水,即便面对天王老子也会坚定执行到底!
他从不是一个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君主!
如果太上皇真的想要除掉广陵王,以他的行事风格,早在东巡时就会悄无声息地赐予广陵王一杯毒酒,彻底解决问题。
他怎么会多此一举,将人带回长安,又是软禁,又是恐吓,制造如此大的声势?
这种拖拖拉拉的做法,既不符合太上皇一贯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也会让陛下处于尴尬的境地。
要杀一个人,特别是杀自己儿子的亲兄弟,按照常理应该悄无声息地进行,尽量避免在当事人面前直接动手。
怎么会刻意将威胁摆在陛下面前,让皇帝难堪?
即便陛下真的认为自己的兄弟构成了威胁,难道他会直接开口对太上皇说:"父皇,请您尽快处死我的兄弟,好让儿臣高枕无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