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亦是从这片草原上呼啸而出,给中原带来无尽灾难。
还有那席卷神州的蒙古铁骑,不也是在这片草原上聚集力量,最终威胁明朝边塞安宁?
历史的警示明晃晃地摆在眼前,刘旦决不能重蹈覆辙!
趁此良机,大汉已将匈奴彻底剿灭,正是派遣汉人北上占领草原的绝佳时机,必须彻底将这片沃土融入大汉版图!
让广袤草原上永远回荡汉家儿女的欢声笑语,让汉家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碧绿的海洋之上。
草原之广阔令人瞠目结舌,曾经养育了数百万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若能妥善开发,完全可以为大汉再添数百万忠诚子民,扩大人口基数。
与其让这片富饶之地便宜那些怀有狼子野心的异族,不如汉家自取,变为己有!
然而此计划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诸多棘手难题亟待解决。
最大的困境在于汉人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若要在漠北草原定居,必须从农耕转变为游牧生活方式,这种思想转变谈何容易。
士农工商的礼制秩序早已深入人心,以农为本的理念已融入汉人血脉骨髓,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要让习惯了安土重迁的汉家百姓放弃祖祖辈辈耕种的田地,奔赴遥远草原过游牧生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天下难事,必有对策,刘旦并非没有良方。
归根结底,不过是以利诱之,用丰厚利益吸引民众北上,一切皆有可能!
有了百姓定居,还需管理人才维持秩序,这是另一大难题。
刘旦深思熟虑后决定不派遣流官治理草原,因为此举实则不合实际。
即便他大力号召百姓北上草原,响应者数量也必然有限,分散到广大草原上更是人口稀疏如星辰散布。
加之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流动性极强,若用传统流官制度管理,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如此广袤的疆域。
经过深思熟虑,刘旦灵光一现——世袭诸侯王制度或许正是解决草原统治难题的关键所在!
此法与西域治理思路如出一辙,皆是针对天高皇帝远之地的特殊统治方略。
这些偏远地区缺乏汉人基础,地广人稀,当地诸侯必然强烈依赖中央朝廷支持,根本无力自立,也不足为虑。
更妙的是,这些被派往边疆的诸侯王可世代镇守一方,为大汉守护北疆安宁。
顺便还能借此撤除那些盘踞在中原膏腴之地的"国中之国",消除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