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很漫长,根本无需弄得太过煽情。
刘彻本就不是那种感情外露的人,一生征战沙场,铁血手腕,向来以实用理性着称。
依照古制,禅位的刘彻被尊为太上皇,高居庙堂之上。
汉朝沿袭秦制,这里所谓的"古制",实际指的就是秦朝的旧例。
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太上皇的帝王,乃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
刘彻则是历史长河中第二位享此尊荣的帝王!
不过与秦庄襄王的决定性区别在于,刘彻是健在的太上皇,活生生地享受着这份荣耀。
而秦庄襄王则是死后追封,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幕。
刘彻在完成禅位仪式后,径直带着三宫六院的美人们搬往了建章宫,彻底告别了权力中心。
禅让大典的后半部分则完全由刘旦主导,成为他展示威仪的舞台。
由于这场权力交接并非因先帝驾崩,刘旦全程无需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姿态,只需按部就班地遵循礼制即可。
倒是一些年迈的老臣们偷偷抹着眼泪,却不知他们究竟是在怀念已经退位的天子刘彻,还是在为自己摇摇欲坠的官位暗自伤神。
不过在这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里,那些扫兴的愁容终究只是少数。
新君登基之际,趋炎附势、欢欣鼓舞之人才是主流,登基大典在百官山呼万岁的恭贺声中继续进行。
祭天、祭祖、接受百官朝拜,一整套繁复的仪式完成后,大汉新君的地位终于正式确立!
老实说,以刘旦的主观感受,登不登基实际上带来的变化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巨大。
小朝会的龙椅他早已习惯了常坐,如今不过是再添一个大朝会的龙椅罢了,似乎没什么本质区别。
当然,这不过是刘旦日常的凡尔赛式自谦,根本不必当真。
实际差别自然是天壤之别,犹如沟壑。
首当其冲的变化,就是正式入主辉煌壮丽的未央宫,成为这座权力中心的唯一主人!
小朝会的召开地点也随之搬回了传统的宣室殿,一切按照帝国规制运行。
宣室殿内,刘旦高踞龙椅,俯视殿下人数明显减少的臣子,心中还有些不太适应这种新局面。
哎呀,没了老刘坐镇的小朝会,终于没人敢对他呼来喝去、指手画脚了!
这种自由自在、呼风唤雨的感觉,刘旦一时竟有些不习惯!
美滋滋的感觉,如蜜般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