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毡,不停地咽着口水,心脏几乎跳出胸腔。
短短几个呼吸间,刘胥已经汗流浃背,双手颤抖不已,仿佛置身冰天雪地中。
他想为自己辩解,却发现自己的嘴巴如同被无形的铁钳紧紧夹住,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刘胥只能在心中悲切呼喊:"父皇,儿臣真的是蒙冤的啊,我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啊!"
殿内的文武百官也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
他们亲眼目睹了陛下那意味深长的视线扫过,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什么。
一场惊天动地的宫廷大变即将拉开帷幕,为了自身性命与前程,他们只能选择无条件支持陛下的任何决定。
刘彻将目光收回,望向前方虚空,仿佛在与命运对话。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中透着几分决绝:"朕思虑良久,决定..."
"且慢!"一声铿锵有力的喝声打断了天子的宣告。
刘旦大步上前,直视父亲的眼睛,语气坚定而恳切:"父皇,有些事情尚有其他解决途径,无需如此决绝。"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心思各异,情绪波动。
群臣暗中赞叹太子的仁德风范,不忍见到手足相残的惨剧上演。
刘据与刘弗陵则不约而同地扪心自问:假若易地而处,若父皇要为他们铲除登基障碍,他们是否有勇气挺身而出,阻止这一切?
深思熟虑之后,两人不得不摇头自嘲,他们或许不会赞同这种做法,但也绝不会公然反对,最多只能选择袖手旁观。
唉,他们的器量与胸襟,确实远不如三弟宽广啊!
与此同时,这场权力博弈的另一位主角刘胥眼角已满含热泪,几乎要失声痛哭。
"兄长,你一向都是我们手足中最为仁厚的一个!请救救你无辜的弟弟吧!"
"我确实是被人冤枉的啊,我从未有过谋反的念头!"
然而,无论殿中众人心底上演着怎样的情感戏码,无论刘旦的语气多么郑重恳切。
刘彻的表情却如铁石般毫无波动,眼神坚定如钢,语气斩钉截铁:"朕意已决,不可更改!"
不等刘旦再度劝阻,刘彻凝视着殿中肃立的群臣,一字一顿地宣布道:"朕,要禅让!!!"
此言甫一出口,早有准备的百官立刻条件反射般开口应和:"陛下圣明,臣等赞...赞..."
然而那个"同"字却如同梗在喉中,怎么也说不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