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笑:“我们两家原是我父亲死时便算是断了交的。我家落魄时,未见他来过一次。我在白麓书院时亦受他多番羞辱,此人,人品低劣,小人耻于与他为伍,自然谈不上亲。”
一番话说得干脆利落。
陈王打量赵青风神色,笑道:“就依你所言。”
“总不能让他们太得意了。”
赵青云入职翰林院后,行事颇为低调。
每日按时点卯,埋首于故纸堆中整理编修史书,从不参与同僚间的宴饮清谈。
崔家也并未对他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不过是偶尔让他润色几篇歌功颂德的奏折。
仿佛一切风平浪静。
直至半月后,北境传来急报。
去岁大旱,北辰颗粒无收,今春集结兵力频频叩关,南下劫掠之心昭然若揭。
朝堂议论纷纷。
主战派曰:北辰背信弃义,才投降不久便再度生事,应立即发兵痛击北辰,以扬国威。
主和派则曰:青州、景州水患刚过,国库空虚,不宜再动干戈,应以安抚为主,遣使议和。
两派争执不下,夏帝久久未决。
翰林院内,几名年轻编修也在私下议论。
“北辰一向狼子野心,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怕后患无穷。”
“话虽如此,可打仗花费甚巨,青州、景州接连受灾。如今国库哪还有银子?”
众人议论纷纷,唯独赵青云沉默不语。
崔朗请赵青云吃饭,也问及此事。
“赵兄,对此事有何高见?”
赵青云道:“崔公子,此事关乎国运,在下位卑言轻,不敢妄议。”
崔朗笑了笑,“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他压低声音,“家父的意思是主和。”
赵青云心中了然。
崔家根基在江南,自然不愿朝廷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战事。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战与和皆非上策。”
崔朗一愣,“怎讲?”
“战则劳民伤财,和则示敌以弱。”
赵青云站起身,走到窗边。
“北辰之所以南下,非为攻城略地,实为求生。”
“若能开边市,以我朝富余之粮草布匹,换取北辰之牛羊战马,既解其燃眉之急,又可充实我朝军备。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崔朗眼睛一亮。
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