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写作这本的初心是希望完成一本两个人追寻真相、打破彼此偏见的书,一开始设想的结构比较简单,但真正动笔的时候慢慢加入了很多我觉得有意思的元素,比如在图书馆用同一本书交流、摩斯电码、密码、犯罪心理、方言等等,在叙事上也采用了悬疑的方式,提前设置伏笔,或规避掉一些信息,以保持神秘感和真相揭晓时的爽感。这种种对我来说,写作难度确实是非常大。
\n
现在回过头看可能有些表达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式,或者是因为能力有限,剧情bug也好、人设也好仍有很多考虑不周;另外写作后期家人生病,一直在医院奔波,整个人情绪也受到影响。但不管怎么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我还是尽最大努力将它完整地呈现了,我为此感到骄傲并接受一切善意的批评。
\n
也由于精力问题后期的很多评论也没能一一回复,觉得很惭愧,但是大家的追评我全都有认真阅读。
\n
再次感谢有人能喜欢这个故事,也感谢大家对我写作上的包容。
\n
一些附注:
\n
(剧情中如有搞抽象或者不合逻辑的地方,那是我个人写作能力不足,和参考书以及各位老师们没有关系)
\n
1.特别鸣谢何暮楚、不执灯太太和读者念粤的粤语指导!
\n
2.补充一些参考书籍和细节:
\n
(1)《犯罪心理学》熊云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n
(2)《犯罪心理学分论》吴宗宪 商务印书馆;
\n
(3)米兰达道尔《谎言心理学》,谎言63的章节标题是:他的gao丸一般;
\n
(4)东野圭吾《恶意》使用的是南海出版社2009年版,如有这本在手边,可以和周羚邀请宋明栖共度中秋的密码(晚8点,念念,601),以及宋明栖发出的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