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仲舒:…………
\n
董仲舒有些说不出话来。说实在的他也知道不少士人跟着自己学经术动机不纯,多半是想借着儒学往上爬,所谓“取青紫如拾芥耳”;但无论如何,先前总要设法遮掩,装出一副安贫乐道无所不足的模样;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先前辨经不利骤然刺激了恐慌,现在的儒生们态度骤然翻转,俨然大有一副“不装了”的模样了!
\n
你们的脸皮还真是可以哈!
\n
——可董仲舒能怎么办呢?他是宗师不是太师,根本没有那个权力打压这些一心进步的后辈,甚至还不能不稍加辞色,免得进步的热欲一旦消失,连团结一心的向心力都会消弭——于是思来想去,只能低声开口:
\n
“就算希图上进,又哪里有你们这样的做法!”
\n
弟子们赶紧大礼下拜:
\n
“请先生不吝指点!”
\n
董仲舒略一踌躇,终于叹了口气,从袖子中摸出了一卷绢帛。
\n
“这几日。”他道:“我一直在看叔孙通叔孙博士,先前为了制定朝礼,向高皇帝上的谏章。”
\n
他停了一停,又道:“你们以为,叔孙博士制定的礼制,合乎周礼吗?”
\n
诸位弟子愣了一愣。要知道,叔孙博士制礼的往事也算是儒家的经典ip了,到现在大概没有一个儒生不是耳熟能详。昔日天下初定,群臣争位,散诞无礼,上个朝活似市场卖菜,高帝忧之;叔孙博士于是为高帝制定礼制,约束举止,判明尊卑,终于让朝政整整有肃,而高帝亦为之大悦;儒生与皇权之间的亲密合作,大概就肇始于此。
\n
当然,在叔孙通制定礼法之初,高帝就再三声明,太复杂的礼仪他根本不能举行。于是叔孙博士操起砍刀一通乱砍,删繁就简,最终搞出来的礼制与周礼、《礼记》,不说是一脉相承,至少也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