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赶话赶到此处,皇帝筹谋已久,终于放出了熟悉的大招。
\n
这几百年来他与地府就判决定性反复拉扯,之所以能拖延如此之久,靠的也不仅仅是撒泼打滚,还有义正严辞、万难回应的辩驳。而皇帝用来抗衡地府的绝招,说白了不过一句话——你说朕那一套不行,朕那一套有种种错误;那好,你行你上,你在后世数百个皇帝中尽情挑选,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天选之子,能够以更小的代价,更柔和的手段,达到同样的效果!
\n
然后呢?然后地府就卡住了。
\n
“你行你上”,确实天经地义。但能“行”到大汉孝武皇帝这个级别的人物,历史上还真是寥寥无几——或者说基本就没有。如果仅以开疆拓土之功计算,唐太宗李二陛下可能差相仿佛;但李唐开辟的疆土固然庞大,消化领土的稳定性却实在太差。“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得而复失,不过幻梦一场。与之相较,武帝在西南夷、在河套、在闽越的开拓,都稳定持续了数百年,真正成为汉民族强壮的肌骨。“汉独以强亡”,岂是寻常可比!
\n
当然,武帝的功业未尝不仰仗于他的好大臣和好曾孙。但无论如何,持续可靠的疆土开拓都比骤得骤失更为高明;如果将领土的稳定性再列入考察标准,以汉文明的长久福祉来衡量历代皇帝,那么逐一筛选之后——就完全没人了。
\n
开辟领土广大的没有武帝稳,吸收领土稳健的不如武帝手笔大。在开疆拓土这个赛道上,武帝就是综合第一,根本没有争论的余地。
\n
所以说,大汉天团能与幽冥撕扯几百年之久,那也是有自己资本的。地府是实在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反例,才无可奈何地和刘先生磨洋工——换而言之,要是孝武皇帝的本钱稍微软那么一丁点,那地府早就翻脸出铁拳了!
\n
地府花费数百年不能证明的,穆祺当然也不能证明。所以他愣了一愣,只能道:
\n
“那陛下难道以为,自己的方法已经是远迈古今,无可超越了?”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