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那一响传遍了兆丰上下,荒唐到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在那一年,枝深叶茂的顾氏一朝坍塌,午门的砖缝里,至今似乎仍有未散去的血腥气。
\n
顾氏与宁氏两族的人头堆出了足够的筹码,顾铮得了天子青眼,四年内便从白身一跃从三品,比起鱼跃龙门,犹有过之。
\n
与他升迁速度成正比的,是他在朝野上下的风评,升迁速度越快,他的名声便越发臭不可闻,天子需要一把只忠于他的孤刃,孤刃的名声如何,并不在天子的考虑范围内。
\n
顾铮的名声处在一种极其微妙的状态里,进一步名留史册遗臭万年,退一步......似乎也无路可退,但无论如何,大家同朝为官,如非必要都不会撕破了脸皮,于是维持在了一种惺惺作态的和善表象里。
\n
顾铮生了幅极其美艳的皮囊,不管旁人平素对他有多少提防,他与人相交总言笑晏晏,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能化去人的警惕心,在他手里栽倒的人不知凡几。
\n
他可能上了一刻还在与你推心置腹,下一刻便翻脸相向,他动起人来从不顾自身得失,仿佛只随着心情好坏,令人噤若寒蝉,除了当今天子,少有人能将他管束几分。
\n
在两年前鹤卿有了参与朝会的资格后,不知怎的便被这位令人胆寒的卫尉寺卿盯上了,同朝为官的人都在猜测,这位被盯上的倒霉同僚能在顾铮的手里撑多久———上一位被盯上的倒霉蛋,两个月不到便被顾铮逮了尾巴,现在的坟头草都有腰高了。
\n
但谁也不曾预料,这位景明元年的状元不仅没在顾铮手里陡坠青云,还在他的压力之下节节高升,不到两年便官至大理寺正。
\n
朝中少有人敢保证自己的生平履历在顾铮手里走上一遭还能全身而退,毕竟人人有私心,人人有私欲,私心私欲之下,总会有些地方留了辫子,平时无妨,一旦相互攻讦,没几个干净。
\n
这位鹤卿似乎也走的孤臣之道,面对各方的拉拢委婉回绝,天子党羽日渐丰满,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