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对上陈允渡询问的视线,许栀和脑海中快速转动,最后选择如实相告,“虽然我与明礼关系亲厚,但你要教他,估计有些费劲。倒不是说他蠢笨,相反,他非常聪颖,经书道理一点即通,只是缺少了一份向学之心。”
\n
陈允渡:“一言蔽之,不爱学习?”
\n
“是。”许栀和表示了肯定,并举了个例子,“他甘心被闻夫子罚站长廊两时辰,也不愿意用一个时辰看书。”
\n
陈允渡:“无妨,他年纪小,不要紧……”
\n
话音刚落,他又想起来明礼如今也有十八九岁,于是沉默下来。毕竟他的十九岁太过精彩,州试夺魁,省试榜三,殿试第二,为官至今,逾十五封奏疏成为国子监讲学重点,被京中书生称为最年少的移动命题。
\n
许栀和:“既然你有心,我便不说了。你师承梅公,现在秉承其志,合情合理。”
\n
她心中亦知晓,陈允渡主动提出教导明礼,并非是他与魏清晏魏大人的关系有多密切,而是当年她初入应天府收到的善意。
\n
陈允渡笑了笑:“我也当一回潘光。”
\n
许栀和连忙探头过去,一面竖起耳朵一面道:“哇,陈大人居然也要背后议论友人吗?”
\n
“乐濯少时与明礼很相似,不过他当年因为家中变故激发了向学之心,若他们两人交谈,事半功倍。”陈允渡面不改色,“且,人人皆是潘光,不过君子意为信纯,小人意为恶念。”
\n
另一边的魏府。
\n
魏清晏回到家后,几乎是迫不及待拿出纸笔,准备写信给应天府的长姐。
\n
他执笔认真,连魏清暄进门的声响都没听见。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