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重物。” 他让同事用竹竿试探,在水深约 2.3 米处触到坚硬物体。“先別急著动尸体,” 小杨拦住准备下水的警员,“在周围淤泥里再探探,可能有作案工具。” 雨彻底停了,风掠过芦苇盪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著那个被水淹没的秘密。
\n
小王的笔录本已经记满三页,老张还在念叨著李老四的事:“他有辆红色三轮车,平时拉化肥用的,车斗里总放著根撬棍。” 他突然想起什么,“上周三晚上我看见的手电筒光,顏色是那种特別亮的白光,李老四的手电筒就是这种,村里就他一个人用。” 远处的警戒线外,几个村民正探头探脑,议论声隨著风飘过来,搅得池塘上空的空气格外沉重。
\n
小杨和小孙匯总著勘查结果:纤维样本 3 份,可疑压痕 2 处,车辙印 1 组,布料碎片 1 块,纽扣 1 枚,金属屑若干。“目前最有价值的是拖拽痕跡和车辙印,” 小杨在笔记本上画下痕跡分布图,“但都被雨水破坏得比较严重,需要实验室做增强处理。” 小孙补充道:“布料碎片和纽扣能確认与尸体衣物关联,但还不能指向具体嫌疑人。”
\n
李明站在堤坝上,望著渐渐平静的池塘。打捞工作即將开始,他知道水下可能藏著更多线索 —— 凶器、身份证明,或者能揭示死者身份的物品。雨过天晴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看向李老四家的方向,那里的烟囱正冒著烟,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那些散落在芦苇丛和淤泥里的碎片,终將在勘查灯下显露出真相的轮廓。
\n
当天下午尸体被运送回了刑侦支队,开始进行解剖。
\n
解剖室的不锈钢檯面上,尸体被一层薄薄的白色黏膜覆盖,那是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形成的腐败表皮。张林戴著双层乳胶手套,指尖轻触尸体皮肤时,手套表面立刻泛起褶皱。“死者男性,初步判断年龄在 35-40 岁之间,” 他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带著金属般的质感,“全身皮肤呈淡绿色,手掌和足底有明显的浸渍现象,角质层发白、肿胀,符合水中尸体的特徵。”
\n
助手小林將標尺卡在尸体的颈部:“尸长 175 厘米,体重约 65 公斤,衣著完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