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了,那时候米价还会上涨。
\n
徐渭嘖嘖道:“算不上富可敌国,但也堪称豪富,你这次赚大了。”
\n
“这是什么话!”沈束笑骂道:“每一文钱,阿锐都没有收入私囊。”
\n
几人说说笑笑,所有人都很满足,但陈锐其实还是不太满意的。
\n
李寿干了这么多年的走私,聚拢了大量的財富,但思维模式却还是老一套,赚了钱置宅买地……视线还是盯著脚下的土地。
\n
定海卫周边,从东钱塘往东,从大嵩所往北,从镇海县往南,大片的良田都在李寿的名下,陈默统计了下居然有將近三万亩,同时在苏州、杭州、绍兴各地都有房產。
\n
徐渭倒是不意外,解释道:“奉化县多山,定海卫与鄞县之间有东钱塘相隔,东钱塘以东都是定海卫的耕地,將近三万亩不算夸张,毕竟还有定海后所、大嵩所、霩??所,下面的副千户、百户、总旗都是要分润的。”
\n
陈锐没吭声,徐渭似乎猜到了,笑著说:“能收多少粮米……宗安兄应该清楚。”
\n
沈束的確很清楚,“东南一带,岁仅秋禾一熟,一亩之收难至三石,约莫两石五斗,少者两石不到。”
\n
“佃租呢?”
\n
“我家十余亩田,若是风调雨顺,收租七斗,若是遇到洪涝、旱灾……总不能让佃户饿死吧。”沈束苦笑道。
\n
“宗安兄那是心软。”徐渭嘿了声,“通常收租重者一石三斗,轻者七八斗,遇旱灾、洪涝,也不能少於五斗。”
\n
徐渭的岳父曾经出仕,是县中小吏,所以徐渭对这种事並不陌生。
\n
陈锐都有些麻了,佃户忙了一年,一亩地收成好的时候两石五斗,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