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的都出去打工,是玉城市外出务工的主要乡镇之一。这也是街道几年都没什么变化的原因,年轻的都出去发展,没有产业的支持,很难发展起来。
邓启先停好摩托车。把挎包往肩上一挂,便开始发传单。见人就发,广撒网,总会有收获的吧。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没走多远,地上就多了印刷精美的垃圾。原来有些老人看完便随手一扔,并没有留心商品房的意思!更有甚者,一些农村妇女把传单给了小孩,不一会,纸飞机就在空中滑出完美的弧线。
看着自己真金白银印出来的传单被大家糟蹋,邓启先的心在沥血,痴痴地看着天空,好一会才缓过来。
“飞行技术还不错……”只能自嘲式的地安慰自己。有时候,阿Q精神也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当你快要绝望的时候。
自己一番心血被人漠视的痛苦,邓启先算是领教了。挫折再多,总要坚持,肩上的担子容不得他矫情。
“发完就被扔,效果太差,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这样的无用功不能再做。”邓启先心里暗忖。
苦思无果时,听到有人呼喊他,抬头才发现已经到了姚老爸成衣店的门前。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人在苦思冥想的时候,通常会凭感觉走熟悉的路。
“姚老爸,好久不见,生意不错吧?”邓启先礼貌性的问候。
“老样子,混口饭吃,到店里坐坐吧。”姚老爸说话时,眼睛眯成一条线。自从少东也考上大学,姚老爸便经常西装笔挺,还把衬衣束在裤腰里,像某单位的老干部,根本看不出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发传单也没效果,干脆和姚老爸扯一下闲话。邓启先点点头,信步走到店里,把挎包一放,坐在椅子上,说:“姚老爸你是越活越年轻了,真是慕煞旁人啊!”
和姚老爸聊天可以很放松,像多年的老朋友。深究起来也有点意思。两人年龄相差颇大,文化水平也天差地别,外人看来是毫无交集的一对,竟然也能聊得来。邓启先其实满喜欢和姚老爸聊天的,他平凡朴实的语言,处处彰显出历经沧桑后的恬淡与睿智,总会给予邓启先某种启发和心灵上的慰藉。
“后生仔,冇使咁夸我,老了就系老咧,冇乜大不了嘅。生老病死,本来就系自然规律嘛。”姚老爸豁达地笑答。
想不到姚老爸会和自己飙粤语,好好的家乡话不说,也学年轻人赶时髦?看来真的是老来俏?邓启先满腹狐疑,禁不住问:“老爸好时髦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