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走,除了两位甲等跟林凡,就只有楚辞知道有一位上位甲等曾经来过长春门,并且跟林凡建立了棋友关系。
这件事对长春门的其余人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药园四人组依旧玩玩游戏、修炼道图。
明风跟明玉还要每日参加长春门的早课。
求道者虽然以悟性为最佳,但也不能是什么都不懂的文盲。
没有领悟道图的外门弟子都会经历启蒙开智的阶段,即便日后成不了求道者,也能识文断字,在外面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像明风这样年纪不大的求道者,则要参加每日的早课,学习求道者的历史以及各种典籍。
读书使人明智并非空口白话,求道者的历史中,有学识的求道者才更能理解世界与道图的关系。
每一位正统的求道者,都是能考取秀才的文人,虽然朝廷不允许求道者参加普通的科举就是了。
所以即便成了求道者,学习也是不可抛弃的。
楚辞跟曾公禄都已经通过门内考核,是朝廷认证的名誉举人。
名誉举人在世俗中有着跟举人一样的身份地位,不参与朝廷的官制,是朝廷给求道者行走尘世的身份。
在大唐,有无数求道者门派,但朝廷依旧能统御三十二州,还能让所有求道者遵从他定下的规矩。
因为朝廷本身就是最大最强的求道者门派。
求道者们追求自己的大道,也都愿意给朝廷面子,便会在官方的巡天司里登记。
如果有未经登记的求道者犯下大唐律令,就会被巡天司通缉,所有门派都可以对其出手,换取朝廷的资源。
名誉举人也是求道者门派与朝廷相互妥协下的产物。
虽说大唐不禁止求道者与凡人交流,但为了不让门派接收更多的弟子,也为了防止凡人大肆追求求道者导致社会混乱,朝廷还是对此做出了限制。
长春门每次招收弟子都要告诉朝廷一声,每次招收弟子的数量也不能超过百人,招收范围也仅限于濮阳城附近。
虽然长春门每次入门的弟子也不超过十个。但该有的限制还是要有的。
门派对此也没有反抗,朝廷想要三十二州的求道者苗子,他们想要的只有立道者的苗子。
像林凡,朝廷当然也知道林凡的存在,但还是让掌教将他带回了长春门,这也是朝廷对门派的妥协。
话说远了,总之求道者也是要不断学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