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盖又确认了一下:“你是说,一天只能生产十枚?”
“正是!”
“唉!”
晁盖叹了一口气,“杯水车薪呀!”
晁盖也没有想到,寄予厚望的神器,竟然只能是看着好看,制作不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手榴弹只有形成量产,才能产生出巨大的威力。
“天王,”
史文恭看出晁盖有点不高兴,便安慰道,“我们会日夜轮流生产,争取能多制造手榴弹。”
“嗯,好!”
晁盖也知道不能心急,凡事都需要慢慢的来。
现代战争中,是有器械模具的,生产起来,自然便快了数倍。
再者,水泊梁山乃是弹丸之地,工匠稀少,自然也是生产量小的原因。
看来,走出梁山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不过,晁盖也已经很知足了。
一种现代战争的火器—手榴弹,提前在北宋问世了,晁盖还是有着非常大的满足感的。
“投掷手榴弹的训练,还是不能懈怠!”
“是!”
晁盖顿了顿,又对凌振道:“凌处长,你要抓紧解决引信受潮的问题。”
凌振面露难色:“这...引信受潮与火药配比有关,恐怕...”
“用蜡封。”
晁盖突然想起现代军工的防潮技术,“将引信与火药结合处用蜂蜡密封,再裹油纸。”
这番专业术语,顿时让众人目瞪口呆。
汤隆忍不住问道:“天王怎知蜂蜡密封之法?”
晁盖笑而不答,转而指着哑弹残骸说:“你们看,这枚哑弹的引信管壁太薄,燃烧时容易变形堵塞。改用双层铜管,内层钻螺旋导槽,让延期药燃烧更稳定。”
凌振如醍醐灌顶,激动得声音发颤:“妙啊!螺旋导槽能延长燃烧时间,还能防止受潮!属下这就去改进!”
宋江望着晁盖,满脸的不可置信,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他凑近吴用低声道:“学究发现没有?自从曾头市归来,天王对火器之精通,简直判若两人...”
吴用眯起眼睛:“或许是梦中得太公兵法真传?”
晁盖又对史文恭道:“投掷训练,可以做成手榴弹的模型,重量要与真的相仿。”
“是!天王,我明白。”
晁盖拾起了一根木棍,然后蹲下身子,在沙地上画起训练场示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