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蛋,她小心地解开布包,露出里面的十几颗鸡蛋。
何裕柱看了看,点点头。"大个的有八枚,小个的有六枚,总共一千七百六十块。”
何裕柱算了一下,随即从口袋掏出钱。
当他把钱递给老农时,对方才意识到这笔交易的确切金额。
老农接过钱,忍不住又数了一遍。
真的是1780块!
这个年轻人给出的价格一点不假。
旁边的妇人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农赶忙催促:“愣在那里干嘛,把鸡蛋给他啊!”
“对对对!”
妇人连忙点头,把鸡蛋递给何裕柱。
何裕柱笑着说:“乡亲们,叫我柱子就行,以后如果有这样的货,直接卖给我,我会给你们公道价。”
村民们因各种原因,家中本就拮据,还得被黑游贩榨取利益。
何裕柱这么做,并无抢占生意的想法。
出价低自然价高者得,何况他收购物资并非为了盈利。
实际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是硬通货,比金钱更有价值。
这样做还能让乡亲们不亏本,也算帮了村民一把。"哎,柱子,收好了。”
妇人因这笔收入兴奋,说话都不利索,只顾着将鸡蛋交给何裕柱。
随即忍不住走向老伴,接过钞票亲自清点,这才安心。
这比卖给游贩赚得多!
“柱子,你还收这个吗?”
老农点头表示信任,语气充满期待。
何裕柱应承下来,又补充道:“大概每半个月我会来一次,这样也方便大家卖东西。”
村民们进城不易,考虑到成本问题,何裕柱主动确定了自己的上门频率。
半月一次,既不过于频繁,也让村民们能攒够物资。
听后,老农夫妇眼中更添光彩,越发喜欢柱子。
若价格一直如此公道,他们一年能多挣不少钱。"好,柱子,只要价格合理,我会让村里人都把东西卖给你。”
老农表态,此事不可独占利益,否则会被议论。
而且全村一起卖,何裕柱跑一趟也划算。
尽管老农看似粗犷,却心思细腻。
柱子给出的价格十分公道,若能长期合作,对他的村庄来说只有好处。
除非是糊涂人,不然大家都会希望留住柱子。"行啊老乡,那就多谢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