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温饱发愁的日子里,厨师的地位或许和中部地区家长们心目中的公务员差不多。
这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你们饭店需要什么样的食材?”
老农问。
其实,他家里养了几只鸡,主要是用来下蛋。
这些鸡蛋并不是留给自己吃的,而是要拿到城里售卖。
在这个年代,鸡蛋比肉还贵,农民舍不得自己吃。
当然,也有贩子来收,但价格比城里低。
因此,村民们通常会将各家各户的鸡蛋集中起来,由代表进城销售。
这个年轻人的到来时间有点尴尬。
这类游走乡间的商贩早前已经来过村子一趟。
几乎每家每户的农产品都已经出售得差不多了。
老农家里的鸡蛋也是近期新产的。
至于卖鸡的事,他根本没考虑过。
他并非头脑不清醒之人,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岂不是败家之举?若是传开,他们一家恐怕会被村里人背后议论。
何裕柱听完老农的话后说道:“只要有山里的野味就行,比如雉鸡、野兔,要是能碰到大型的野兽。”
他列举了几种,实际上他对这个时代山林里的野味所知有限,只在《药理真解》和《药膳大全》中了解了一些。
雉鸡在当时乡村很常见,但它的肉质不如家养鸡肉细嫩,产蛋也不如家鸡稳定。
然而,在那个年代,能吃到肉已属难得,谁还在乎口感呢?
老农听后略显惊讶,提起手中的锄头说:“你要是早来几天就好啦……”
随后讲起其他游贩已经搜刮过的情况。
农村里平常很少有人能得到这些野味,除了专业猎户外,普通人家难以获取。
即使有孩子偶尔用弹弓打几只鸟雀改善伙食,这种情况也在减少。
随着土地开发和政策支持,依赖打猎维生的家庭越来越少,如今有些村子连个猎户都找不到。
何裕柱闻言稍有触动,但他并未失望,毕竟他也没期待立刻找到所需的野味。
即便村民手中没有,他也可以亲自进山寻找。
凭借自身能力,他并不担心找不到食材。
于是,他并未强求,而是礼貌告别:“老乡,打扰了。”
说完便打算离开,继续寻找。
这时,老农目光闪烁,忍不住问道:“你既然是城里的饭店老板,你们要不要收鸡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