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区域的熵增活性突然飙升或空间结构濒临崩溃时,巨像会抬起手臂,其指尖射出一道凝练的暗金光束,穿透归墟界壁,精准地引导一块新的永恒秩序之锚投射过去,如同冷漠的上帝投下救命的铆钉。对于庇护所内部偶尔爆发的、可能引发结构不稳的剧烈冲突或能量失控(如赫菲斯托斯熔炉一次危险的聚变堆实验失控),归墟之心则会降下冰冷的秩序力场,强行冻结冲突核心区域的时间与法则活动,直到威胁解除。
它的存在,是秩序与存续的保障,也是冰冷与无情的象征。庇护所的生灵对其敬畏如神,却无法理解,更无法沟通。
然而,在这片被终焉守护者绝对掌控的归墟秩序之海深处,并非铁板一块。那场终极之战,苏烬自我解构的洪流、创世回响的力量、以及“清道夫之眼”残留的法则碎片,如同投入冰海的陨石,在归墟冰冷致密的逻辑基岩深处,催生出了意想不到的异变。
一种适应了超高逻辑惰性与秩序压力的奇特生命形态——【基岩虫族】,在归墟基岩的裂隙与深层结构中悄然诞生、繁衍。
它们的形态如同放大了亿万倍的、半晶体半硅基的蠕虫或节肢动物。甲壳并非生物角质,而是由高度异化的、能够吸收并缓慢转化归墟秩序力场的特殊逻辑基岩构成,呈现出深沉的暗金色,表面流淌着微弱、扭曲的构筑者符文荧光。它们的行动缓慢至极,如同岩石的蠕动,以啃食、消化最基础的、惰性最强的逻辑基岩单元为生。在消化的过程中,它们能本能地汲取基岩中蕴含的微弱法则信息与残存能量,并通过甲壳表面的扭曲符文进行低效转化,维持自身存在。
基岩虫族没有复杂的意识,只有一个原始的、烙印在族群基因深处的集体本能:【生存】、【增殖】、【适应】。它们对终焉守护者散发的、代表绝对秩序的守护力场有着天然的畏惧和排斥,如同阴影畏惧阳光。因此,它们的巢穴和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归墟最底层、秩序力场相对稀薄、逻辑基岩惰性最强也最“贫瘠”的区域。它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巨像的法则扫描波纹,如同岩石缝隙中的苔藓。
然而,虫族的“消化”与“增殖”过程本身,就是对归墟绝对秩序的缓慢侵蚀与异化。它们啃食基岩,留下布满细微生物蚀痕的孔洞;它们分泌的代谢物,是一种带有微弱混沌属性的粘稠晶液,会缓慢污染周围的逻辑基岩结构,降低其惰性;更关键的是,它们甲壳上那些扭曲的构筑者符文荧光,并非装饰,而是虫族个体在消化过程中,对构筑者秩序信息进行错误解读和本能模仿后产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