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当铺老板打开了木盒。
是一枚眼球。
触及到盒中放置的物品时,伊拉拉当即愣住。
如果不是老板说是饰品,她完全没认出来!
躺在绒布中的“眼球”,甚至模仿出了房水的质感,在木盒里呈现出塌陷下去的形状,而非完美的圆。
仅以肉眼看,根本看不出真假区别。
老板戴好手套,将“眼球”拿起。
“我也并不知道原材料是什么,”老板说,“莫里亚蒂先生拿给我时吓了一跳!看起来是真的、摸上去也是真的,但莫里亚蒂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倘若是真人的眼球,仅从伦敦带到梅里顿就会干涸变质,何况他是从美国的杂货铺买的,只是当地土著用来唬人的小玩意。”
这……
伊拉拉一时间不好开口。
她端详“眼球”许久,而后礼貌出言:“我能拿起来看看吗?”
“当然,”老板递来手套,“请小心。”
伊拉拉得到首肯后,戴上手套,接过那枚“眼球”饰品。
她心中不禁错愕:这分明就是真人的眼球啊?
不止是形态像,触感也与理论上大差不差,甚至连人类眼白的血丝都有!这比百余年后的解压玩具还要逼真,而十九世纪可没有如此的工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