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
而此时的少年白季庚并不知道,十二年后的他,擢明经第,不再是别人口中那个无用之人。
而他的的儿子白居易,接过杜甫手中的现实主义火炬,将现实之光永永远远传承了下去。
李白骑着高头骏马高歌,杜甫就在他身侧,与他并驾。
他们二人面前,是大唐的名山大川,他们身后,是熙攘繁盛的长安。
不知是谁开口念了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接着无数百姓被这氛围感染着,高声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声呼喊,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李杜送行。
李白不仅是李白,李白更是盛唐的符号。
他昂扬,自信,开阔,进取。
而李白的精神就在这千人齐颂“我辈岂是蓬蒿人”之中蔓延开了。
大唐人,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寻常百姓,都不是平庸之人。
诚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唐每一个百姓,都在为他们的时代,尽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
马蹄之声渐行渐远。
天幕中的李白奉诏进京,长安成了困住他的囚笼。
而如今,困于笼中的大鹏鸟最终还是振翅高飞,李白又成了那个“仰天大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