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诗并不让人难过,这诗里甚至也没写什么悲伤的事情,甚至这整首诗的基调都是昂扬上进的。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大唐人啊。
他们生在大唐,长在大唐。
没有人能面不改色看着自己国家的土地寸寸消失。
他们看过太多安史之乱带来的灾害,看着大唐的将军一个个倒在他们的面前,看着一整个家族的传承在这战争中灰飞烟灭,看着百姓在这场战乱中颠沛流离,老死,饿死,病死。
他们只是这个天幕的旁观者,而对于天幕中展示的一切,他们无能为力。
此时得知最后的河南河北也一并被收复的消息,他们怎能不欢欣落泪呢?
【这时的杜甫实在是太开心了,这次的战乱结束代表着安史之乱彻底结束,那弃城而逃的皇帝,揭竿而起的叛军,还有所有大唐百姓的颠沛流离,都已经成了过去的事情。此时的杜甫觉得,或许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可以结束他们饱受的折磨。】
【可现实依旧残酷,安史之乱的确结束了,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将大唐重新推举到巅峰之位。】
【这正是杜甫写下“喜欲狂”的同年,吐蕃大举入侵。历史在反复重演,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李亨的儿子,又一次抛弃了长安逃跑了。】
[都是李隆基做的好榜样啊。]
[李亨也不是什么出众的皇帝,怎么可能教的出出众的儿子。]
[后来的大唐就不是我们认识的大唐了。]
[又逃跑,真讽刺,真想给那窝囊皇帝塞回去。他就是死了也得在长安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