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余寻光打算自己建组,章晔不由得帮忙操心:“钱够吗?”
不够的话他可以挪给他。
“够的,够的。”虽说《盛阳之下》的大头分红被他捐了出去,但是工作室那里还有一笔他的分红,还有接下来的两部电影,还有沈众康那边餐饮公司的分红,加起来的钱哪怕让余寻光再拍一部小成本也有得剩。
章晔不敢接触《少年之死》,对余寻光接下来自己要拍的剧倒是挺感兴趣,“到时候剧本定下来了,你拿给我看看。”
余寻光要自导自演,章晔作为哥哥哪怕不给钱,力气是要出的。
余寻光笑着点头。这是大哥的好意,要真拒绝了那是伤感情的事,他不能做。
来了一趟沪市电影节,虽然没拿到奖,但余寻光也收获颇丰。
这边结束,《漫长的孤独》就准备上映了,余寻光也要开始和凌爽全国跑宣传。
凌爽颇负盛名,但是他的电影却是第一次在国内公映。按照娱乐圈小说套路,如果圈里有谁称得上是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名导,非凌爽莫属。观众对这位金棕榈导演的兴趣比余寻光还大,路演现场有不少人都是特意挤过来看他的。
观众们对凌爽的“感兴趣”是善意的,媒体却多想着弄个大新闻。他们的问题带着一种找茬的辛辣,遇到这种不客气的,凌爽从来不惯着,直接怼回去。那满京片儿一出,谁能有他的气势?也有好好说话,但话里不怀好意的记者,比如绵里藏针地问凌爽是不是缺钱花了才低下艺术家高昂的头颅,来大众市场讨生活。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凌爽却给出了好态度,心平气和地解释。
也有人问余寻光:“凌爽导演一向风评不好,请问您是不是为了拿奖,才和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导演合作?”
余寻光都听笑了,握着话筒说:“我发现现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