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在嘴里抿开,鱼腥气一点没有,全是火肉咸香,当中大概还掺了一丝笋子清香,鲜得阿盼咂舌头,原来,蘅娘子以前还是保留实力了呢。
这便是因地制宜了,气候、人文与当地饮食习惯总息息相关。比如汴京四季分明,店里销量最好的是各种滋味浓郁的肉菜,江南湿润多雨,文人情怀颇盛,流行清爽淡薄口味和食不厌精风格,看如今当地一些食店的菜单,已经有后世一些苏菜雏形了。
装修倒是无需费什么心思,照着总店虞记来就是了,河边视野还开阔,推开窗就是水景,围栏边种了一排蜀葵,缤纷得很,墙顶垂下绣球与山茶花树的枝桠,待到来年开春,想必是十分地好看。
等分店真正开业时,已经临近年关底下了。
虞蘅仍然一样写了信去汴京,一是告诉苏静云几人,这边虞记的情况,二是整理先前收到的回信。
所有来信中,又以一封未署名的最叫人没头脑。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虞蘅认得这一笔好字,还有这有话不直言喜欢拐弯抹角的风格,读来叫人会心一笑。
她将信都收折起来放好,一抬头,堂伯家的小侄女正扒在门边偷看她。
“阿玥怎来了?”虞蘅蹲下来捏捏她发髻。
“族老们叫九姑姑过去呢。”虞蘅在族中行九,小姑娘口中的“九姑姑”正是她不错。
该来的到底来了,虞蘅点点头:“知道了。”
因在家穿的很是随意,头发也半扎半挽,虞蘅换了身体面衣裳才过去。到虞氏议事堂,已经坐了一圈长辈。
族长约莫五十多岁,须发花白,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者,虞蘅须得唤他一声叔公,还有几位关系较近的族叔伯,俱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