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献笑得筷子拿不稳:“哎哟……钱袋子,亏得虞娘子想出来这醒世语。”
谢诏也忍不住笑了,他倒觉得很是,人人都有私心,不必理会。
虞娘子豁达。
至于这第二要义么……
过了段时日,正是重阳。每逢年节,庵堂、寺庙都会上门与熟悉的香客走动,互赠节礼。
虞蘅算是不怎么信这些的,没有相熟的僧尼,中秋时,只得了附近某庵一篮子枣糕,她回赠了自己做的桂花小饼。
到了重阳这日,外面忽然一阵吵嚷,叽叽喳喳仿佛雀儿,店里客人探头一看,四五个垂髫孩童,大冷天,穿得半新不旧的棉袍,结伴朝虞记来,领头一个娘子,也这般打扮,手里都拎了东西。
有人认出来:“这不慈幼局的周娘子吗,怎么领孩子上这来了?”
周娘子笑道:“虞娘子,我们来给你送节礼了。”
虞蘅面上露出欣喜:“周娘子,阿秋、阿巧,是你们啊,快进来。”
孩子们手里,都是自己做的巧玩意儿,见到虞蘅,都团团围上去,将自己做的节礼给她瞧。
慈幼局的孩子,多数都怯懦敏感,待人这样热情的,便是极喜爱那人。
有人与周娘子打听:“从前也不见你们有什么节礼,怎么今年走动起来了?”
周娘子“嗨呀”一声:“哪里,是虞娘子帮我们大忙,又不肯收谢,这才趁着重阳,叫上孩子一起,表表心意。”
周娘子是个话密的,藏不住事,不几句,店里外看热闹的人都知道虞蘅每月都会向慈幼局捐一笔银钱的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