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宅,心境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既要她“知难而退”,当然要退得干净。不能“心照不宣”,更不能是“口头托词”,免得“死灰复燃”。
再者,当初自家富贵,结亲是他们求着,如今反悔了——她这一路上的路费花销、昨天精神损失,也得合计合计不是?
虞蘅眼睛弯起,再面对那毫不避讳打量的仆妇,甜甜地自报了家门。
那仆妇将眼一斜,侧身把人迎了进去,嘴上还不停絮叨:“蘅娘子怎的才来,夫人等了许久,这会正午憩着……您且在偏房坐着等会儿吧。”
语气、态度皆算不上恭敬。
虞蘅垂目:“劳表姨挂念,又怎好再打扰?我便在偏厅等表姨醒来,再去拜会。”
见她规矩礼节妥当,并无错漏,这仆妇心里的轻鄙才稍稍去了些。
韩宅占地不多,两进的院子,进了正门,绕过影壁,前头乃韩嗣丰与长子韩祯书房,栽着几杆瘦竹,过仪门,内院有一间正房并两间偏房,与东西厢房连着抄手游廊,带个巴掌大的小院,四角种些花花草草。
宅中下人不多,一路行来只见零星两个洒扫婆子,虞蘅被带至正房偏厅稍坐,好一会儿有婢子端来茶点,虞蘅只咬了小半口便被腻住了槽牙,借茶的苦涩总算将甜味压下去后,便安静坐在位上等待钱氏醒来。
姨甥见面,难免说起几年前虞蘅父母意外身故之事。
钱氏拉着她手宽慰,自己却红了眼圈:“我只有你母亲一个姊妹,如今先我而去,怎么不伤心!”
虞蘅凑近,闻见一股子姜辣味。
目光落在那绣帕上,温声宽解了钱氏几句。
门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