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我这时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便道:“如果它内部结构,有利于自然风共振呢?”说完,我不再多言,大着胆子蹲回篝火边,将端瓶拿在手里,打着手电筒往里看。
之前我也看过,但当时我只是摸了前端,以及照了瓶底,对于它周围的腔体,却没有多下功夫。
一来是因为腔体外观部分并没有损毁,二来是没有想到修复手法,对于这种修复中比较细枝末节的部分,就打算放到最后。
一边看,我一边摸出腰间户外包里的工具。
我喜欢在户外包里面,放一些随取随用的小工具,方便干活。
我摸出了一个自己改装的小探镜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折射镜,能将腔体的情况,反射在外面的镜面上,方便查探一些器物内部的结构和情况。
我让李尧帮我打光,自己转动着探镜去看,这一看,瞬间就看出门道了!
只见这端瓶的腹腔内,竟然厚薄不一,形成了两圈螺纹,而且形造规整,明显是人为的!
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金丝铁线,没听说过要在器物内部做文章的啊?这两圈螺纹,就如同一个扩音器一样,将振动的频率给放大了。
正疑惑间,更不得了的事儿出现了,在腔体的一侧,竟然还出现了几列微刻的文字。
虽说我是个锔匠,而且是个不怎么有机会和古董打交道的锔匠,但也知道带文字的古董,价值可比没有文字的高多了,一时大惊。
一边嘱咐李尧继续打光,我一边又从户外包里摸出了放大镜,开始查看这段文字的内容。
这一看,我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