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要知道,打造那套‘万蝠钉’,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
根据所锔物件的造型、年代、图案,设计出对应的修复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修复的锔匠,对该器物所在的历史、年代的工艺,有很高的掌握性。一个好的锔匠,可以说是半个历史文物专家。
说话间,中年人从包里,摸出了一个木匣子。
那木匣子长约三十厘米,宽约十厘米左右,原木无漆,表面光滑,像是年代久远,被人抚摸过很多次一样。
他将木匣摆放到了桌面,并且小心翼翼的打开,示意我看其中的东西。
“你看,这能修吗?”
我跟着往里瞧,只一眼,整个人就呆住了。
我忍不住揉了揉眼,顾不得喝冷饮了,整个人凑近了去瞧那东西。
那是一个造型细窄的端瓶,约有成年男子巴掌大,表面开裂似的形成了密密麻麻的蛛网开片,开片间,还有黑黄相交的纹路。整体颜色,灰白中透着一股青,造型极简,却让人一看之下,就难以移开视线。
可惜的是,这东西,左侧碎了一个三角形缺口,旁边摆放着几个灰白色的磁片,应该就是碎裂的原件。
我忍不住看了许久,才做下了决定:“如果我没有看错,这是一件宋朝的‘金丝铁线’?”
中年人顿时面露喜色,冲我竖起大拇指:“好眼力,看样子我果然没找错人,能修吗?不能用锔钉,得修的让人完全看不出它曾经碎过。”
我道:“你这是一件古董,古董当然不能用锔钉这种手法。”我琢磨片刻,古董的锔修手艺,爷爷也给我传过,但我们家穷,并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古董,因此对于这些东西的锔修,我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