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还邀请了他加入了音乐社团,每周上一次课,一般是在大课间,或者晚饭时间,讲乐理知识或者教唱流行歌曲。社团里其他人都是女生,对谈意惟的敌意也很明显,有几个尤其喜欢对他翻白眼,但老师总是不动声色地维护着他。
当时,谈意惟真的有考虑过,要不要把自己的艺考方向从美术改成音乐。
一次,在课间操时间,谈意惟刚刚从操场回来,遇到同社团的女生——就是对着他翻白眼最多的那一个,站在他教室后门外等着他。
这女生是长相很英气的类型,身材匀称瘦高,但眉目之间总有愁容。那天,她见到谈意惟,告诉他:“今天晚饭时间的社团课,陈老师让你早去十五分钟。”
音乐老师姓陈,叫陈家归。
学校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在五点四十五结束,七点上晚自习,而社团的课程一般是六点十分开始,提前十五分钟到,意味着没时间吃晚饭,一下课就要往大礼堂里的音乐教室跑。
谈意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女生看着他,第一次对着他露出了一种轻蔑之外的表情,是有话要说却不知怎么开口的犹豫。
最后,她的嘴唇蠕动了几下,还是什么也没说,高高的马尾飞快地一甩,转身随着上楼的人流走掉了。
晚上,谈意惟准时来到音乐教室,教室里只有陈老师一个人,正在低着头整理讲台上的一沓乐谱。
“请进,把门锁上。”听到他在外面敲门,陈老师头也没抬地喊。
这间音乐教室原本早已弃用 ,在大礼堂深处锁了很多年。陈老师建立“乐音社团”之后,领着社员们一起把它打扫出来,这方小小的天地就成了“音乐与梦想”的根据地,承载了许许多多甜蜜而幸福的艺术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