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次都会非常热情地相助。介凌喜欢读书,也会常来借书,时间久了,两家人便熟络起来。
现在晚青妤突然要走,介凌自是不舍的。他眉目温润,因在山间长大,身上有一种干净清爽的气质,说起话来如翠竹般清朗。他唤了一声“青妤姐姐”,随后问道:“姐姐这一走,弟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前几日我们探讨的那篇文章还未有结论,姐姐突然走了,我日后该找谁探讨呢?”
晚青妤轻轻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本手记递给他:“那篇文章我写了自己的见解,给你看看。里面还有一些其他文章的见解,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凌接过手记,感激道:“多谢姐姐,我会认真看的。我听说姐姐要去京城,等我年中进京赶考,不知能否去看望姐姐?”
介凌自幼喜爱读书,因家中条件不好,所读之书多是借来或捡来的。他日夜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走出山区,闯出一片天地。他极能吃苦,寒窗苦读十几载,终是在今年通过乡试,获得了进京赶考的机会。
晚青妤很欣赏他,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她相信他日后定能出人头地。她依旧笑得温和,回道:“我自是欢迎你到京城来。等你到了京城,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届时你可以去晚府,我会将我二哥介绍给你认识。”
晚青妤的二哥晚青禾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很赏识聪明好学的才子。他若见了介凌,定会喜欢。
介凌激动地向晚青妤躬身行了一礼。这一礼中包含了诸多情感,也夹杂着些许私人的情愫。介凌虽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他与晚青妤说完话,目光扫过她身后的萧秋折,眸光微微一沉,并未打招呼。
萧秋折迎上他那意味不明的目光,似乎嗅到了某种信息,唇角微不可见地挑了一下。
晚青妤又向几位熟悉的村民一一告别,随后上了马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