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家乡学塾的先生怜他实在用功,但还要这么憋三年,恐把人憋坏,则写了举荐信至定溪府学,再由府学出面举荐给定溪府衙,才做得了主簿。
这时王识将通判做得是风生水起,定溪大小宴会总有他的身影,无论是官职在身的人家还是从商的富户都打通了他的关系。
从此,王家在定溪彻底跻身权势之中,跟他们做生意的也能分得一杯羹。
王识尝到买官后带来的甜头,对于公务弃之度外,却在寻欢作乐上颇有心得。
判错事了寇如山来擦屁股,不愿来府衙当班寇如山来代替,累活跑腿的事悉数丢给寇如山,觉得写公文太累也由寇如山代劳。
而好处,他哪里舍得给人好处呢。
寇如山虽有怨言,为不负信任他的人,将这些苦吞进肚里,从不和人提起。
定溪的百姓见此不曾糊涂,心中万分清楚是谁事事为他们亲力亲为,操劳奔波,寇如山是他们口中当之无愧的好官。
而王识,大老粗的酒肉草包一个。
然而在权势之下,有谁会听这些真话。
就在买官案爆发前几日,王识的真面目终被戳破于人前。
酒楼厢房里,王识正与一男子推杯换盏,桌上的木盒里装满了钱钞。
男子拍拍这个木盒,殷勤恭维:“王通判,这件事就劳您受累了,这些只是小小敬意,事成之后还有更多的孝敬。”
王识的手伸进木盒里数了数钱钞数量,肥实的脸上堆笑,却表现得很为难:“你差点闹出了人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男子连忙认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