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不多想起来这是谁了。孔夫子有弟子颜回,这颜家便是颜回血脉传人,一门皆学士,虽身居要职,但却不问朝堂之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也没有与之俱黑,只是钻研学问,恪守着自己的君子之道,唐朝的历史之所以大多可信,就是因为唐史与唐朝帝王的起居注,大都出自颜家之手,换了其他人,谁会将皇帝弑兄杀弟的丑闻和被臣下bS了一只鸟儿来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如实的记录下来?尤其是那起居注,由颜家保管,客观的记录下皇帝的一言一行与功过是非,便是皇帝威b利诱,强权压迫,也绝不篡改一字一句,连看都不让皇帝看上一眼,这是何等的气节与德C!
可是,他不是该在皇g0ng里写起居注么?又怎么会在这小小鸾州城中做一个书院山长呢?知道了他的身份,夏鸿升就不能忽视他口中的雷霆手段。一句话,就能够让全天下的人群起攻伐,视其为败类,就能够让一门学问从此消失,拥有这种力量的,在贞观朝仅有两人,一个是孔子的后人,唐朝的大儒孔颖达,另外一个,就是这一代文宗了。
不过,夏鸿升反倒也不怎么担心了。一个真正为了天下黎民着想的学问人,是不会bAng杀一门能够造福于万民,富强于国家的学问的。不过,儒家根基已不容动摇,天下学者十有**为儒生。科学一道想要顺利发展,而又避开学派之争,在顺利的长成一株连儒学都无法撼动的参天巨树之前,仍旧需要借助儒家的羽翼才行。再者,科学太过于讲究理X,倘若没有**道德的束缚,那发展到极致人就会变成机器,毫无血r0U人情了,也需要儒家从道德与思想上进行辅正。夏鸿升展开了一张纸来,拿出羽毛笔,在上面重重的写下了两个大字来——格物。
夏鸿升一天都没有去书院,都在想着自己怎么把这推广开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千古至理。有了兴趣,才有想要去探求的**,有了这种探求的**,才会坚定不移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夏鸿升才想起这么一个办法来,在书院成立兴趣小组,课业之余,激发学子们对格物一道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其他的就好说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