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当地政府整理出《困牛山壮歌》校本教材,组织学生担任纪念碑讲解员,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永葆活力。2021年,由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困牛山的回声》在铜仁市巡演,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他们跳下去的是身体,站起来的是精神。"这句朴素的台词,道出了困牛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在纪念碑管理处的档案里,保存着一份特殊的"认养名单"。当地百姓自发认养了纪念碑周围的108棵松树,每棵树上都挂着铭牌,写着"红军精神常青"。78岁的王大爷认养了最靠近悬崖的那棵,他说:"我爹当年亲眼看着红军跳崖,临终前让我替他守着这里。"如今,这些松树已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列队的士兵,守护着这片浸染着热血的土地。
2024年10月,在困牛山战斗90周年纪念仪式上,一位特殊的嘉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是红军战士李福祥的孙女李敏,专程从江西赣州赶来。李福祥当年是五二团的卫生员,跳崖后被树藤挂住幸存,伤愈后辗转回到家乡,却从未对家人提起这段经历。直到整理遗物时,家人才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字条:"1934年秋,困牛山,与战友共赴国难,幸生,永念。"李敏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爷爷,我来看你和你的战友了,你们的故事,我们记住了。"
夕阳西下时,纪念碑的影子会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虎井沟的悬崖边。暮色中,那抹丹霞红的碑体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仿佛当年红军战士的鲜血仍在大地上流淌。这座纪念碑用沉默诉说着:有些牺牲从未被遗忘,有些精神永远不会老去。当风吹过困牛山的林海,沙沙的声响里,仿佛还能听见九十年前那震撼人心的呐喊——那是信仰的声音,是初心的回响,是永远照亮民族前行道路的精神之光。
困牛山红军纪念碑,这座矗立在黔东群山中的精神地标,早已超越了纪念的范畴。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实;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与担当;是一把火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递着永不熄灭的革命精神。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唯有坚守信仰、心怀人民,才能在绝境中开辟生路,在平凡中铸就永恒。这,正是困牛山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