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时能拆解成四个单兵背负的部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掩护作战方案在指挥部的煤油灯下不断完善。肖克在地图上用红绳标记出五处预设战场:“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牵着敌人。一团在老鸦岭设置假营地,升起十堆篝火;二团在鹰嘴崖埋设延时爆炸的土制地雷;三团则伪装成主力部队,向相反方向佯动!”参谋们将写有虚假作战计划的纸张故意“遗失”在必经之路,又在沿途村庄留下“主力休整三日”的谣言。当地游击队也加入掩护行动,他们将缴获的国民党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在山梁间来回移动,制造大部队集结的假象。
后勤部门的忙碌程度丝毫不亚于作战部队。粮食组的战士们背着竹篓,在干涸的田垄间寻找遗漏的红薯,甚至将发霉的稻谷反复筛洗蒸煮;被服厂的女工们不仅缝制棉衣草鞋,还将多余的布料染成枯草色,制作伪装网;担架队发明了“绳索吊运法”,用粗麻绳和滑轮在陡峭山壁搭建临时通道。军需官老周在账本上仔细核算:每人每日定量二两糙米、三颗盐巴,伤病员额外配发半块红薯。
周球保回到营地时,战士们正在收拾行囊。新兵小李捧着个粗陶碗,碗里装着几块烤红薯:“营长,这是张大娘硬塞给我的,您尝尝。”周球保推拒不过,咬了一口,香甜的薯肉里却尝出了苦涩——这是老乡们最后的存粮。他想起了张大娘布满皱纹的脸,那是一张被生活压弯了脊梁,却依然充满善良和热情的脸。
“都听好了!”周球保站在土坡上,看着围拢过来的战士,声音坚定而有力,“明天出发后,谁也不许拿老乡一针一线。把能留下的东西都留下,粮食、衣物,哪怕是半块盐巴!我们是红军,走到哪里,都要给老百姓留下好名声!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月光如水,洒在战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上。有人在擦拭枪支,有人在修补草鞋,还有人在偷偷写信——他们不知道此去何时能归,甚至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周球保摸出怀中孩子的画像,那是临行前请村里的老先生画的。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婴儿轮廓,却让他眼眶发烫。他轻轻抚摸着画像,仿佛能感受到孩子柔软的肌肤。
“爹一定会回来的。”他对着画像轻声说,然后将画像小心地塞进子弹袋夹层,又摸出那半块布鞋补丁,紧紧攥在手心。这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眷恋,也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知道,只有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给家人和千千万万的百姓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