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红二、红六军团重要的活动场所。1934年,红二、红六军团在此会师,军部就设于此。贺龙、肖克、关向应、王震、任弼时、段苏权等两军高级领导人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并确定了两军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方案。这一决策,对于整合红军力量,提升部队战斗力,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会师不仅在军事指挥上达成了统一,还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当时,部队还在此地消灭了胡兴魁反动武装100余人,成功解放了被胁迫进洞的穷苦农民。这一胜利,让广大穷苦群众看到了希望,也让红军在当地赢得了民心,为后续在甘龙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及各乡苏维埃政权,顺利开展土地革命打下了良好基础。
如今,磨湾红军归建旧址中的陈家公祠,已成为人们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祠内陈列着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文件等珍贵文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学生以及党员干部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在浓厚的红色氛围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每年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最多时一天可达2000多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这里持续扩大。
凯德街道金钟村红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庄严圣地
在江口县城附近的凯德街道金钟村,一座红军烈士陵园静静矗立,它是群众集资修建而成,园内安息着为革命事业捐躯的烈士英灵。这里松柏常青,环境清幽而庄重,寄托着人们对先烈的无尽追思。
为了让陵园更好地发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作用,江口县持续加大投入,对陵园进行修缮和完善。近年来,累计投入数百万元,修复了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如今,这里不仅是烈士安息的地方,更被打造成为国防教育和党校的“红色课堂”。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纷纷来到这里,敬献花篮、擦拭墓碑、默哀致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在祭扫活动中,人们聆听烈士的英勇事迹,感悟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作为黔东革命老区,江口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红色文化。这里的每一个红色旧址、每一座纪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